十堰持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让城市更“聪明”生活更美好
来源: 十堰晚报     |    作者: 何利      |     发布日期: 2024-09-04     |     [大   中   小]
无人机、机器人配合电力作业已成常态。(资料照片)
2023年,十堰获评中国领军智慧城市,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堰再次明确要坚持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着力建设宜居、韧性的智慧城市。近年来,十堰持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让网络和数字技术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使群众尽享数据科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记者 何利
打破“信息壁垒”“智慧政务”惠及一座城
8月26日清晨,十堰一建筑公司项目经办人刘女士来到茅箭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土地审批、施工许可等多个证件。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她仅用一天时间,就将开工所需的8个证件一次拿到。
“以前我们投资一个项目周期很长,办理证件也非常麻烦。现在一次性拿到了工程规划、施工许可等多个证照,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非常方便。”刘女士在建筑公司从业多年,办证流程的变化让她切实感受到了方便。
实际上,像刘女士这样享受到便捷实惠的市民正逐渐增多。办结时长的缩短,得益于十堰实行的“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工作机制。通过打通数据壁垒、优化业务流程、强化部门联动,实现了材料数据共享,让企业“跑多个部门”“进多个系统”成为过去式。“我们依托湖北政务服务网、十堰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打破了住建、自规、发改、城管等多个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加强了部门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真正实现开工审批一件事一次办。”茅箭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企业办事更高效,群众办事也同样更加便捷。在张湾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户籍和社保跨省迁移的市民王先生就有切身体会。原本需要折返户籍所在地开具证明,这次却一次办成了。“我老家是河南的,今天过来想把户口和社保转移到十堰来,没想到在窗口当天就可以办理了,不用再跑回老家河南,真的是太方便了。”王先生告诉记者,快捷的办理速度让他深感惊讶。
为打破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的困境,十堰积极拓展跨市、跨省、跨域业务覆盖面,推动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与13省40个市县签订“跨省通办”战略合作协议63个,通过“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模式,超140项高频事项实现“跨域通办”。
便捷的政府服务,源于十堰对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2022年,十堰打造智慧城市大脑平台,通过政务数据共享交互,接入60多个职能部门数据,建立数据共享资源目录1465个,其中发布政务数据服务81个。2023年调用数据共享接口1032万次,累计共享数据量7.1亿条。“我们将持续完善十堰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加强与省数据平台对接,全力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开放,让大数据助力城市发展,打造善政、惠民、兴业的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十堰市大数据中心负责人介绍。
十堰智慧城市大脑指挥中心可“一屏统览”全市。(资料照片)
拥有“智慧大脑”城市治理更加“聪明”
数字政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十堰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让城市的每一个单元、每一个因子“上线”联网,将城市运行信息智能化收集、整理、融合,并通过在线监测云平台等多套智能系统,优化数据结构,畅通信息互联,极大地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和城市管理能力。
“市民朋友们,您好,请勿在游园广场吸烟、吐痰,感谢您的配合。”在十堰智慧“城市大脑”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公共区域不文明行为、商户出店占道经营、人行横道违停乱放等信息一目了然,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智慧视频广播系统进行“隔空喊话”。
除了智慧视频广播系统,在大屏上,十堰城区89座市政桥梁、4条城市隧道、5座地下通道的运行状态也可以实时掌握。
“桥梁的温度、湿度和振动,都可能影响到桥梁的结构和变化,是我们桥梁智慧监测系统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系统可以提供桥梁结构安全评估、维护和修复建议,保障桥梁正常运营。”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桥涵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的数据检测工作,以前只能靠工作人员到现场采集。
为了让城市治理更智慧,十堰依托智慧城市大脑,构建了“7+4+N”的城市运管服平台,将城市内涝、燃气、热力、供水等8个城市安全应用场景,和公厕、垃圾收运、道路保洁等8个城市运行应用场景接入智慧“城市大脑”。
目前,十堰智慧“城市大脑”已实现对主城区1890公里燃气管网、727公里供水管网、144公里热力管网、3个内涝点、654个智能井盖等生命线基础设施实时监测、分析研判、风险预警、监督管理、协同处置和信息共享,全市月均处理各类型案件达2000多件。
此外,十堰智慧城市大脑已接入公安、应急、水利等9家市直部门10多个应用场景,22类应用数据,涵盖地质灾害预警、防汛抗旱、应急处置等领域,接入动态更新数据6500万条;向10个县市区共享视频监控、水文雨情等各类数据资源206项4000多万条。形成了“一屏观天下、一网治全城、一云汇数据”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
i武当+武当云 打造智慧城市服务新体验
以往,市民缴纳燃气费和水电费,需要到定点窗口,以人工服务的方式操作。现在,政务服务、生活缴费、违章处理……这些“查、约、缴、办”城市服务,只需要打开一个手机 APP“i武当”便可“一站式”解决。这个集政务和民生于一体的便民利企服务平台,为十堰市民和企业提供了更加智慧、便捷的服务体验。
目前,“i武当”已接入40多个市级部门,累计上线政务专区、民生警务、就业招聘等13大类400多项服务事项,涵盖医、食、住、行、游、学、玩等生活场景。上线两年,用户量突破200多万,累计访问量突破2亿多人次。
“通过打造统一的身份认证体系,统一的城市服务入口、统一的支付平台,同时整合了十堰市所有的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以及第三方商业服务,让市民通过一个 APP畅享所有服务,为数字政府一网通办、智慧城市一码通城的数字城市建设赋能。”市城市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峰介绍。
随着数据的不断累积和数据流速的不断加大,存储作为承载数据的关键设施,其重要性更加凸显。2022年,十堰与华为公司签订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市集政务云、信创云和产业云为一体的“十堰武当云”,实现全市“云网合一、云数联动”。
记者从十堰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该公司已投入100多人的运营团队,采用了 MRS、DEW等高新技术,为平台提供保障。通过高性能计算、边云协同、云上办公、惠民服务等技术,提供100多个云服务类型。十堰“武当云”已具备1.37万核 CPU、47T内存、3P存储,算力达到每秒7.98PFlops,电子政务外网达到万兆。已完成31家市直单位81个信息系统迁云上云工作,2023年获得“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